董必武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新中国副主席,还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共的创建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董必武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总是时时处处艰苦朴素、严以律己,作出表率。
1935 年,董必武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住在陕北延安,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不讲职位高低,不讲条件待遇,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教务主任共用一张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用一张硬板床睡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肩负着党的统战工作重任,长期与国民党上层人士打交道。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董必武的衣着不应该比他们寒酸,应和工作相配。董必武却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不是要讲阔气,同国民党比,要比革命,比谁是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解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惨景。
董必武曾多次出国访问,每次访问,他都精打细算,把节约下来的外汇上交国家。1954 年9 月,董必武率中国代表团赴保加利亚参加其国庆节。往返的路上,他从坐飞机、住宾馆以及吃饭都强调节约外汇。保加利亚政府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个团员3000列弗,每个随员2000弗作为零用钱。大家想用这些钱买点纪念品。随团去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阎宝航也说:“这点零用钱可以分给个人。”董必武却说:“这批钱不能分给个人,要交给大使馆,为国家节省点外汇。”
董必武怕卫士长不理解此意,就进一步解释说:“这次我们出国,制服装,买礼品,坐飞机,住宾馆,花了国家很多钱。不要忘了我们革命刚胜利不久,经济还很困难,群众生活还很苦。再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早在江西苏区时,党中央就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闹革命’,这种精神不能丢!现在我们是执政党了,更要强调廉洁奉公,把一切可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去!”
清风寄语:
董必武的“抠”,其意义并不在于节约本身,而在于他“为群众节省”的出发点。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面对公款这份考卷上,个别公职人员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假借公事,巧用公权,存有私心,这种公私不清的表现,说到底,就是没有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作风问题。作风问题与公私问题有联系,与公款、公权有关系。
十八大以来,我党多次强调党的干部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百姓如何富足,身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守这种作风,发扬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