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廉说”第60 期播报稿
(2020年第3期)
2020年11月2日
(A):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又到了我们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节目“爱廉说”和大家见面时间,今天“爱廉说”为大家播报的是清风文苑:保持与人民群众共情的能力,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B):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里记载了“管鲍之交”的故事——管仲在回忆与鲍叔牙交往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面对管仲所谓的“贪财”“无能”“懦弱”以及“不忠不义”,鲍叔牙总是能站在他的角度给予理解:“知他贫”“知时有利不利”“知他不遭时”“知他有老母”“知他不羞小节”。这不仅体现出鲍叔牙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更反映出他的共情之心。
(A):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共情理念与观点,如忠恕之道、恻隐之心、一体之仁。与此相关的论述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等等。
共情,不仅是一种处世交友的智慧,更是为政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为政者,要做到心存仁爱、与民共情,以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给百姓以理解、尊重、宽容,感民之所感,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纵览古今,那些受人敬重、爱戴的清官廉吏,均是心存仁爱、与民共情的典范。
明朝吕坤任职山西时,曾写下“悯其饥,念其寒,谁不可怜子女?肯推毫发与苍生,不枉为民父母”,足见其拳拳爱民之心、为民之情。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一句“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更是将自己视为百姓,传递出强烈的为民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便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可见其对百姓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百姓冷暖的感同身受。
(B):共产党人与民共情的能力更胜一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冬贮大白菜作为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随吃随买,还容易出现冻烂的问题。为此,陈云在1982年致信中央:“霜降已过,十一月八日‘立冬’,今年必须避免烂菜。因此,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环节必须立即组织好。因为菜‘烂与不烂’,只有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大白菜是北京市民当家菜类,因此必须安排在前。”在陈云的关心下,经过各方面努力,当年的冬贮白菜供应工作实现了“好中求快”“人菜两不冻”。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保持与民共情的能力,就要用心去了解群众关切,用行动去解决群众困难。归根结底,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余足云)
今日爱廉说播报完毕,感谢大家的收听。
注:本期播报内容摘自廉洁长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