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要闻

习近平重提“右玉精神”导向意义值得关注

时间:2011/04/21 00:00:00浏览:

       习近平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指出: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 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

我们清楚地记得,去年7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山西考察时情之所至,有感而发,赋诗 《右玉感怀》,盛赞 “右玉精神”。他在诗中写道: “为政何不解民忧,当官堪消百姓愁。十八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 ‘善无’变善有,已将沙州换绿州。年年立业是公仆,久久为功尚风流。”如今习近平在文中再次重提右玉精神,而且用了那么长的篇幅,把右玉精神的实质再次作了阐述、挖掘,充分体现了右玉精神在当前特殊历史时期、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方面更是敲响了警钟、进行了提醒、树立了鲜明的导向,值得关注。

当前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落实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各种危机、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当前比较突出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清除、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干扰、“三股势力”仍在虎视眈眈,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中之重仍在我们肩头。在这种国内国际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度一致、不折不扣、不走样、无偏差的落实显得尤为需要。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落实观要坚决摒弃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政绩观是导向、是方向、是指挥棒。右玉精神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值得大家颂扬,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就是因为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都有一个科学的政绩观,他们不是为自己谋取一时之成绩、政绩、业绩,而是甘于铺路、甘于打基层、甘于为长远,而不是迷恋于轰轰烈烈的眼前利益、一时之壮观、短期之成效,他们把中央精神原原本本地贯彻执行到当前的实际工作之中,把当前老百姓的长远的利益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因而,他们甘于在自己的任内平庸、没有重大的成绩、没有惊天动的地业绩、没有什么轰动效应,但是,六十年的累积、六十年的传承、六十年的延续,他们每一任县委书记都创造了丰功伟绩,都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都得到了高度赞扬,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是英雄,他们是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功不可没。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学习右玉精神,强化执行力、确立正确的落实观,呼唤党员干部高度的从政自觉。落实就是执行,就是把中央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地方、基层、老百姓之中,就是把中央惠民政策、措施、精神传达到每个老百姓心中,就是把中央精神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就是要把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高度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形成一往无前的战斗力,取得各种建设、斗争的胜利。高度的从政自觉,是基于高度的党性修养、扎根于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源自于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牢固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公仆意识,也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就是真正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刻,习近平再次提出学习右玉精神,其深刻用意、鲜明导向不言而喻,值得全体党员干部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