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错字连连当休矣

作者:admin_jjjc时间:2020/09/04 11:24:54浏览:

      8月30日,就日前“四川省仪陇县人社局400多字官方回复出现4个错别字,连本单位名都写错”事件,南充市仪陇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县委责成县人社局党组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相关人员被处分。(央视新闻网)

  一份400多字的官方回复中,就出现了4个错字,既刺眼又尴尬。其中,“康即”应为“赓即”,意思为随即;“愉协”应为“愉快”;“江作”应为“工作”;最后落款处的单位名称“人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回复本是回应群众关切,畅通官民沟通的重要手段,决不能马虎从事,而这沉甸甸的4个错字,不仅暴露了敷衍、漂浮的作风,更暴露了工作人员对群众办事和意见反馈的不在乎,这不仅无益于问题解决,更会让群众由“闹心”变成“寒心”。

  公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新闻,近年来屡有发生。如,山东莘县某局一份不到两页纸的报告,将县委书记“王峰”写成“汪峰”,县委书记对此回复“我不是歌星”;陕西安康市汉滨区一街道上张贴的《通告》中,将“犬只”写成“犬值”,“宰杀”写成“幸杀”,“注销手续”写成“注铺手续”,被网友批为“低级错误”;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将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引发讨论……事实上,杜绝错别字并非难事,只要足够细致认真就能避免,为何还会屡屡发生呢?问题背后暴露的还是作风不实、工作漂浮、责任心不强,搞形式主义,将本职工作当成差事敷衍了事的弊病。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官方回复看似是件小事,实则是由拟稿、审稿、签发、制作、校对、公布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细节组成的大事。细节体现了作风和态度,一个个细节上的作风不正,累积起来就成了不正之风。如果长期滋生,任其发展,不仅会扰乱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更会影响办事效率和工作落实,从而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在社会上的形象,更会丢失政府部门的面子,伤透人民群众的心。

  古人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因此如何杜绝公文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彻底剔除这股作风不实歪风呢?笔者认为严谨细致弥足珍贵。首先用人单位要擦亮眼睛,选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优的人员,精准调配岗位,撰写公文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应该让具备良好素养和文字功底的人来担任,不能让一些滥竽充数者来支撑门面;其次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心,发扬务实精神,在细小的事情上抓细、抓实,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起草文稿时反复斟酌、谨慎检查,严格程序流程、严格审核把关,多看一眼、多审一下,避免此类低级错误再发生;再次要及时公开,接受监督。只要不涉及秘密的,可以公开的,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实行有奖举报,最大限度避免错别字出现;最后纪检机关要加大对“懒散慢、松疲软”的整治力度,对出现错字连篇公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以制度约束他们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以严格的问责倒逼作风转变。

  一纸回复,一份态度,承载的是民声和民生。对政府机关来说,官方文件是一个窗口,会折射出机关单位是否存在作风不实的问题,是否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是否秉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因此,错字虽小,但绝不可忽视,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鉴,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严谨细致对待工作,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才能把小事做好。(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文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