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安院建设

爱廉说”第68期-党员干部须杜绝“江湖习气”

时间:2021/01/22 15:33:36浏览:

爱廉说”第68期播报稿

(2020年第11期)

2020年 12月28日

 

(A):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又到了我们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节目“爱廉说”和大家见面时间,今天“爱廉说”为大家播报的是:党员干部须杜绝“江湖习气”。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B):“江湖习气”是指对社会上圆滑世故、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等恶俗陋习的代称,它源起于市井游民,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的封建遗习,极具隐蔽性、传染性和腐蚀性,危害不可小觑。

当前不少党员同志在面对工作对象无法被行政程序和道德规则轻易约束时,开展工作就难免会运用“江湖思维”,久而久之“江湖思维”就变成主要思维,“江湖习气”渐盛,浩然正气则渐弱,一旦使这种“江湖习气”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态中,将会形成以私代公的局面,贻害无穷。因此,杜绝“江湖习气”是党员干部在党校培训中应当要学习的一堂“必修课”。

(A):杜绝“江湖习气”,就要对“江湖规矩”说“不”。“江湖规矩”是社会上处理私人关系的一套人情世故、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其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江湖规矩”要害在于以潜规则代替显规则,处处讲“感情”、事事搞“变通”,这种“规矩”一旦渗透到政治生态中去,就容易出现拜码头、搞圈子,结成利益团体、“攻守同盟”等弊病,导致党纪国法沦为虚设,究其实质是“私”字为上、“利”字当头,搞的是违法乱纪、人身依附那一套,党员干部千万不能陷入其中。

(B):杜绝“江湖习气”,就要对“江湖交情”说“不”。 “江湖交情”讲究“义”字当先,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这种关系对不少党员干部有着很强的诱惑力,部分干部相互之间甚至直接以“老板”、“兄弟”、“老大”相称,貌似“有情有义”、“肝胆相照”,其实是把同志之间的关系庸俗化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很多所谓的“江湖交情”,“义”只是幌子,利才是目的,平时相互吹捧飘飘然、从不批评乐悠悠,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所谓“交情”往往原形毕露、一文不值,甚至反目成仇、反噬其身,只有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同志关系清如潭,才能让同志情谊更健康、更长久。

(A):杜绝“江湖习气”,就要对“江湖派头”说“不”。 “江湖派头”在世俗意义上常表现为“讲排场”“大老粗”“耍痞气”等特点,有的甚至近似于马基雅维利式的驭权者形象,不少党员干部迷信这一套,在工作中热衷于说大话、骂脏话、扯谎话,认为这类“江湖派头”是“混江湖”的高超艺术,甚至美其名曰“深入群众”、“接地气”,久而久之在工作中也对群众养成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的习惯。党员干部应有的光辉形象不会是让群众觉得“畏”、觉得“憎”,而是要让群众觉得“信”、觉得“敬”,摒弃“江湖派头”是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的应有之义。

(B):唐代诗人孟郊曾在《审友》诗中写道:“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清末著名思想家曾国藩也深有感悟:“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奢生贪,贪变腐,谋欲而求损友,营私而结朋党,这是铁律。因此,当面临工作对象无法被行政程序和道德规则轻易约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需牢记:“金钱友谊”靠不住,江湖义气害死人。不洁身自好,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害己、害人、害国家,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今日爱廉说播报完毕,感谢大家的收听。

 

 

本文摘自三湘风纪网,作者:贺宇堃 曾必文